棕櫚股份助力“碳中和”“碳達峰”目標行動:湖草沙篇

8月初,經國務院批準,全國節能宣傳周定為2021年8月23日至8月29日,全國低碳日定為8月25日。今年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的主題是“節能降碳,綠色發展”。全國低碳日活動的主題是“低碳生活,綠建未來”。
長期以來,棕櫚股份按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思路,系統性保護修復各地生態環境,深入推進一系列重點生態工程,大力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發揮森林、草地、濕地、湖泊、土壤等固碳作用,全面提升碳轉化及生態系統的碳匯增量,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本周,我們將繼續推出棕櫚股份助力“碳中和”“碳達峰”目標行動——湖草沙篇,共同回顧公司在“減碳”浪潮中貢獻的“棕櫚力量”。

湖泊濕地:提升生態系統固碳能力
春日里的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湖泊、草地、小橋、流水、紅樹林、觀鳥塔、嶺南風格建筑……這些美的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恬淡的風景畫,人也隨之神清氣爽起來。
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位于翠亨新區境內,珠江口橫門水道的咸淡交匯處,是珠江流域河口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區域現有成片的紅樹林、灘涂地、?;~塘,還有多條小河流橫穿其中,有大量的白鷺等鳥類在這里繁衍生息,是珠江口少有的“小鳥天堂”。
“過去這一帶都是海域、淺灘,主要種植香蕉、疏菜、養魚等,后來才圍起來的,地勢與海平面差不多,沙石、泥土等都是后來填上的,村民靠渡船上來,相當于一個“孤島”。當地的工作人員介紹。
在保護和建設這片濕地的過程中,棕櫚股份項目團隊以保護紅樹林濕地資源為重點,以保護和恢復橫門西水道近海與海岸濕地生態系統為宗旨,改善和恢復紅樹林濕地資源、水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為核心,以厚重的中山文化、豐富的濕地文化、獨特的民俗文化為內涵,實現恢復珠江流域生態系統的目標,建設以沼澤、河流和水上森林構成的獨特入??跐竦鼐坝^,集濕地保護與修復、濕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監測、濕地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
濕地是一種比較活躍的生態系統類型,它與陸地、大氣圈、水圈作用的絕大部分生物地球化學通量有關。濕地中有機質的不完全分解導致濕地中碳和營養物質的積累,濕地植物從大氣中獲取大量的CO2,又通過分解和呼吸作用以CO2和CH4的形式排放到大氣中,濕地碳循環過程受氣候條件及人類活動的影響。
同時,濕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碳庫,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濕地碳儲量取決于濕地類型、面積、植被、土壤厚度、地下水位、營養物質、pH值等因素。濕地,特別是泥炭地中儲存著大量的碳,因此說濕地是碳“匯”。以棕櫚股份四川圣蓮島國家濕地公園為例,研究發現,圣蓮島國家濕地濕地固碳能力每年可達25萬噸。濕地堤內外荷花種植約619畝、720個品種、來自23個國家、7種色系;有常見荷花、特育品種及精品荷花20萬余株,這個以荷花為主題的濕地公園,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遂寧"綠色城市之心"。
如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公園、遂寧圣蓮島國家濕地公園等項目是棕櫚股份傳統業務板塊的一個重要項目類型,也是棕櫚股份近年來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致力搭建城鄉優質生態圈的重要舉措。目前,棕櫚股份全國各區域在建或已經竣工的濕地公園項目達十余個,這些各具特色的濕地公園,湖光瀲滟,河汊縱橫,林木蒼翠,野趣橫生,成為了當地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也成為了各個城市一張亮閃閃的城市生態名片。

城市草地:不容小覷的綠色碳庫
草地是地球上面積最廣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之一,相關研究成果表明,全世界陸地生態系統有機碳儲量分布中,草地占33%~34%,僅次于森林碳儲藏能力。因此,在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背景下,利用草地對碳存儲積累的優勢來降低大氣CO2濃度,已成為一種公認的低成本固碳減排有效措施。
棕櫚股份濰坊市濱海CBD中央綠軸景觀設計項目的綠地規劃正是以城市草地-綠色碳庫作為核心指導理論,綠地系統在整個CBD 中將扮演更加主動積極的角色。其定位為“低碳先鋒、綠色引擎”,確定了“綠軸先導、綠廊穿越、綠帶環繞”的生態格局。
濱河新區CBD的綠道規劃分別在中央綠軸和濱河綠帶形成內外環道,與城市整體綠道網絡相銜接,構成城市大公園系統。草地植物一般離地面較近,植株間的遮擋較小,植物得到的光照面積較大,且植物體中綠色部分比重較高,這使得草地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效率和生長速度都高于森林樹木。此外,龐大復雜的地下根系是草地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生物量往往大于地上生物量。它們主要由光合作用所形成的有機物構成,是植物體中最為穩定的碳庫。草地植物吸收空氣中的CO2,將其固定在土壤和植被中,制造并積累生長所需的有機物質。
同時,為了避免草地的連貫性遭到破壞,設計團隊還在城市中建設生態停車場、綠色汽車站和自行車管理站等生態環保的綠色基礎設施,同時把生態透水鋪裝運用到整個 CBD的道路系統當中,構建 CBD立體的綠色交通系統。
此外,草地固碳成本相對低廉。據測算,以圍欄、補播、改良等措施保護建設1公頃天然草坪,投入資金約1000元,能固碳5噸,平均每噸碳的成本約為200元;而人工造林每固定1噸碳的成本約為450元,是前者的2.25倍。
“在城市CBD中心打造出一個不容小覷的綠色碳庫,在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棕櫚股份項目負責人表示。

生態治沙:從河道治理到生態系統修復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域內河流流經燕山山地,兩岸溝壑縱橫,天然落差較大,水流湍急,河道狹窄,沿岸村鎮分布眾多,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深山區縣。河流未進行統一治理,存在河道淤積、防洪標準低、堤防損毀等現象,如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較大的洪澇災害??h域內的泃河、潵河、清水河等河流流域內部分河段水土流失嚴重,流域內生態環境直接影響京津地區的生態建設和生態安全。
2016年,國家財政部、原國土資源部、原環境保護部印發了《關于推進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通知》,開展國家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興隆縣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格局中生態涵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首都水源地保護的重要功能,被列為國家第一批試點區。
2017年9月,棕櫚股份中標興隆縣河道治理工程(一期)設計施工總承包(EPC)工程——山水林田湖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總投資1.63億元。在開展該項目的過程中,棕櫚股份本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指導開展工作,對興隆縣境內潵河、泃河、清水河三條河流展開綜合治理工作,治理河道長度分別為28.5km、8.6km、4.2km。
棕櫚股份團隊篳路藍縷,克服項目現場施工戰線長、區域分散、地形地貌復雜,施工難度大等困難,通過現場反復論證,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程實施方案,使項目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經過系統治理,通過治理能有效改善水質,使部分河段的水質由五類逐步改善為三類,最終水質檢測達到COD≤20mg/L;通過治理使農田段、村莊段防洪標準分別達到5年一遇,10年一遇的規劃標準,保護耕地面積0.72萬畝,保障1.59萬人口安全;通過治理新增綠化面積37.2萬平米,新增鄉土植物種類49種,使流域綠化率有效提升;通過景觀綠化與濕地建設等綜合治理,能夠實現河道兩岸的綠化、美化,豐富沿河景觀,增加生物多樣性,恢復河道的天然生態功能;通過治理恢復河道的天然生態功能,改善水環境,減少入河泥沙量29.23萬噸,構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
此外,通過治理達到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5.62%,經濟凈現值為8675.23萬元;通過治理能有效改善村鎮居民的生活環境,修復興隆縣河道的生態系統,保障兩岸群眾的生命安全、共建美麗鄉村。作為興隆縣對外展示的窗口,帶動興隆縣旅游業的迅速崛起,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
對于未來治沙與碳中和的結合,棕櫚股份項目團隊認為,隨著治沙技術的迭代,新的治沙模式圍繞生態修復展開。從防沙固沙,到生態修復,治沙理念的變化,意味著沙土流失治理進入新階段后,治沙目標的升級。同時,沙土流失綜合治理對實現碳中和的意義特別大,生態治沙增匯,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沙漠變成綠洲,固碳效益很高。所以,治沙的目的不只在于治理,更深的一層在于如何用好沙。因此,新出路在于科技創新,比如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藝的研究,通過增加碳匯總量,在未來碳達峰或者碳中和過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碳中和”“碳達峰”目標與山水林田湖草沙的關系,折射出生命共同體所承載的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環境利益具有社會公共性,代表著人類整體的、長遠的可持續生存利益。從根本上說,經濟利益的實現受制于環境利益,經濟發展最終有賴于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增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涉及經濟、社會、科技、環境、觀念等方面,將對現有經濟運行基礎和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和改變。
面對這場系統性變革,棕櫚股份將繼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堅持依托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整體謀劃和一體推進。促進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發展,在碳捕集與儲存、規?;瘍δ?、綠氫及排放綜合管理技術等領域尋求突破,推動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和創新成果轉化。我們將增強抓好綠色低碳發展的本領,發揚打攻堅戰的精神,確保為實現“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如期交上滿意答卷。